每刻报销
企业差旅及费用管理平台
每刻报销
企业差旅及费用管理平台
每刻档案
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
每刻云票
数电乐企进销项发票管理平台
每刻应付
自动化应付协同管理平台
每刻应收
自动化应收协同管理平台
每刻BI
财务专属的可视化数据分析平台
出差申请
以事前管控为核心的费用前置申请
差旅预订
提供一站式商旅出行消费体验
商旅月结
员工无需报销,一票完成所有结算
智能识票
自动提取发票信息一键生成费用
费用分摊
多维度灵活分摊、满足精准核算
智能审核
海量业务规则与财务经验高效融合
智能支付
自动导出支付,节省出纳50%工作量
银行流水回单
银行直连标准化,回单智能匹配
进销项发票
进销项发票分类管理,税务生态直连
业务场景类单据
自定义对接费用、销售等场景单据
合同管理
自定义对接采购、销售等合同
核算账务数据
对接记账凭证等,总账系统生态直连
纸质电子化
纸质资料电子化与数据结构化提取
线上化对账管理服务
自定义对账审批流,流程在线管控
智能化对账处理规则
支持多种对账场景,自动匹配数据
自动对账差异项校验
对比客户与企业账单,生成差异明细
对账单自动下推开票
对账单完成后自动生成开票申请单
应收数据自动生成
按照系统配置规则自动生成应收单
应收自动及时入账
与ERP集成,应收凭证自动推送入账
应收关联业务明细
应收单发票明细与业务明细关联校验
应收账款数据台账
在线查看、管理应收账款数据
中国发票究竟起源于何时?它是如何按照一定的轨迹逐步发展的呢?不如随着每刻收藏的老发票一起,闯入那个空间,听着发票的故事,还原发票的真实面目,以期发挥“古今鉴照”、“以古鉴今”之功效。本文包含:发票的定义与起源、晚清时期的发票、民国时期的发票、1949-195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票、1957-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票、电子化发票和区块链电子发票、发票大事记这几部分展开,全文约8000字,预计阅读时间为20分钟。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发票的定义与起源
发票的定义
发票,是指经济活动中,由出售方向购买方签发的文本,内容包括向购买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名称、品质、协议价格。除了预付款以外,发票必须具备的要素是根据议定条件由购买方向出售方付款,必须包含日期和数量,是会计账务的重要凭证。发票也通常称为付款单。
在中国,付款单、收款收据在民间有时也被统称为发票。会计制度规定有效的购买产品或服务的发票称为税务发票。为内部审计及核数,每一张发票必须有独一无二的流水账号码,防止发票重复或跳号。
简单来说,发票就是发生的成本、费用或收入的原始凭证。对于公司来讲,发票主要是公司做账的依据,同时也是缴税的费用凭证;而对于员工来讲,发票主要是用来报销的。
发票的起源
关于发票的起源问题,张树学、朱明建编著的《发票管理基础知识》中给出了相关解释,该书对于发票的起源的基本观点如下:
1)发票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随着人类“核算”行为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为逐步满足“核算”的需求而发展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剩余产品和文字的出现是发票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
3)据《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的记载,“书契”是发票的雏形。
发票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记录和见证各个山清水秀时期商业、货币、物价、税收甚至是城镇地名等诸多历史发展演变的重要史料,展示、研究和解读老发票上的历史文化信息颇有意义。发票的历史也受着社会环境的变革而产生影响,不同的政权不同的政策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发票成长的土壤,所以本文将以历史时期的角度去看待发票的变化,可循着下方的历史轴线,一起回顾那些年发生的重大历史变革事件,从而再去反观发票的发展之路。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晚清时期的发票
真正可以称为发票的凭据应出现于清代中晚时期,这个时期的发票特点那就是原始、质朴、简单。
晚清时期的发票的特点
大量真正可以称为发票的凭据应出现于清代中晚时期。这个时期由于进入了近代社会,民间出现了更为频繁的商品交易,买卖双方很希望有一种能证明交易过程的真实性的证据。但发票具体诞生时期至今尚无定论,早期发票有发奉、发货票、脚力单、执照、清单、抄上、奉上、尊账等数十种称谓,是商家销售货物所开具的一份“发货单”,也是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商品清单。
从今天存有的发票实物看,晚清发票的特点是及其明显的,那就是原始、质朴、简单。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进行一下总结和说明
1)晚清发票完全是一种民间的经济交往或商品交易的凭证,官方并未涉足其间,当然也谈不上有什么管理行为存在。
2)晚清发票在普通的经济交易中不具有普遍性,经济社会以及经商者对于发票也并无缺之不可的需求意向。
3)晚清发票受到当时商品流通渠道通畅程度的影响在使用上具有较强的区域性。
<清代的商业发票>
晚清时期的发票的格式和内容
清代发票既有格式发票(印制发票),也有非格式发票(手写发票)。清代发票大多是木板印刷,直到清末,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部分发达地区出现了铅印发票。“现存清代发票大部分是脚力发票,即运输发票,该种发票一般票幅较大,尤以晋商发票为代表。”晚清发票一般采用雕版印刷,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印刷方法,至晚清甚至民国初期还十分多见。不过,它的主要用途是用来印书,发票或其他印刷品只是借助于一种方法而已。
晚清发票的内容视其种类而有所不同。运输发票的内容一般分为左右两栏,右侧为主体内容,左侧则是对于主体内容中货物情况的进一步细化。商品交易发票的内容一般包括购货人名称以及商品的名称、数量等等,具体的填写方式包括起承、具体内容和落款三个部分。
晚清的发票已在普遍的使用印章。从使用意图上说,这些印章不仅具备了一些实质的意义,而且带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也有对发票重点内容的重视和防涂改之意,或有一些盖在右侧及客户名称处的财神印记等等。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民国时期的发票
这个时期发票的法律环境进行了建立和改善,从而逐步确立了发票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民国时期的发票的概述
民国时期应是指1912年至1949年,历经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等权力机构的更替,其间包括抗日战争这一特殊时期。在“中华民国”的38年间,各国民政府或地方政府主观或客观地对这种法律环境进行了建立和改善,从而逐步确立了发票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民国初期官方对发票的关注点是比较狭窄地集中在印花税方面,且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47年国民政府修订颁布《营业税法》和《特种营业税法》。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
可以肯定,国民政府如此规定发货票的界限无非是为了印花税的收入,而作为印花税的纳税人,“各业商店”也在想方设法少开发票、不开发票或以其他形式代替发票以少贴印花。「印花税是在凭证上直接印有固定金额,专门用于征收印花税税款,并必须粘贴在应纳税凭证上的一种有价证券。」
在此特别指出,西方各国并没有明确的印花税概念,早期提出印花税概念的是中国清政府,其另一个原因在于清政府为了简便起见,将各类税种统统纳入了印花税范畴。印花税乃是中国的发明。为了实行印花税制,清政府曾分别于1896年请英国印制了3年印花税票,1902年请日本、1908年请美国两次印制税票。由于不能实施,惟有“红印花”后被加盖成邮票,而日本、美国所印税票均没有被派上用场。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于1912年10月正式公布了《印花税法》,并于 1913年正式实施。这是中国征收印花税的起始。1913年至 1949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根据地、解放区也印制了多种印花税票。
民国发票功能的发展
民国时期,发票的功能范围较晚清已有了一定的扩大,已经不再局限于一种原始的意味。包括:
1)证物功能:发票就是一种商事的凭证,而凭证的愿意即是“凭以证之”,所以,所谓证物功能应当是发票最为原始、最为直观、最为简单而又长寿的功能。
2)核算凭证功能:发票在会计核算中充当一种记账凭证的角色,使商家每一笔交易事项都能“凭”之以反映为账目上的一组组数字并“证实”其真实性。
3)附加信息功能:发票的信息功能是民国时期一些聪明的商人根据发票自身的特点逐渐发掘出来的间接利用价值。辅助进行传播企业信息、声明和承诺等等。
4)其它功能:比如管理功能、政治信息、书信功能等等。
<1949年>
民国发票的形式和内容
民国的发票的基本格式为两种,一般为书契式发票和表格式发票。其中书契式发票为民国发票的主要形式,且在全国所有地区均可适用,而表格式发票则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书契式发票票面古朴端庄,具有一种凝重的古典美感,应该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和沉淀。民国时期的发票实物,大部分属于书契式发票,其设计或朴素,或华丽;或简介,或繁复;或含蓄,或明快;或粗糙,或精制;或文雅,或率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含蓄、厚重主题下风格、地域、时代的多样性。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
与书契式发票相比,民国时期表格式发票则集中出现在一些对外开放的城市或地区,其利用线条将票面分隔为若干部分以利于填写特定内容的发票。更偏向于比较科学的、严谨的表格式发票。
民国时期,发票主要是由商家自行设计制作或委托印刷厂家进行制作的,其间很少有官方及民间团体的介入迹象以及一些制作方面的硬性要求,也没有今天所谓的“监制”的说法,单就印刷技术而言,民国发票主要采用雕版印、石印、铅印等办法。
这个时期,发票上的印花税票构成发票的重要内容,其中原因是国民政府十分重视印花税的征收,而发票则自始至终均是印花税的主要应税凭证。从操作程序上看,发票的贴花应是出票方完成开票过程的必经环节。一张发票填写完成后,在交给客户前还应按照规定的税额贴足印花,才应算是一种合法的凭证。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1949-195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票
新中国成立伊始,各地人民政府迅速接管了国民党政权,一切政府职能工作均按照旧制继续运作,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时期所采用的一种稳定策略。所以,这一时段的发票实物所反映的大部分因素和民国发票基本一致。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发票环境
与民国时期各国民政府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税务主管部门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发票的管理,因为新的人民政权需要稳定金融秩序,需要稳定物价水平,需要平衡财政收支,需要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当然,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票管理最为重要的依托条件应是当时极为优越的税收环境。
新中国发票管理之路的基本轨迹是:最初始于地方的经验,而后各大行政区如东北、中南、西南税务管理局等分别制定了专门的发票管理典章,最终形成极其地方特色的发票管理程序和制度。
<1952年>
上海从1950年6月开始实行统一发票制度。8月16日颁布《上海市临时商业发货票实施办法草案》;市区座商采用行业性统一发票,由市税务局发动各业同业公会以自愿方式统一印刷发票,然后由公会拟定统一发票格式和实行办法,报经市税务局备案后印发推行。这一举措使上海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发票管理制度的城市之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票的功能形式和内容
新中国成立伊始,各地人民政府迅速接管了国民党政权,一切政府职能工作均按照旧制继续运作,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时期所采用的一种稳定策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民间商事凭证的发票,其格式、内容及功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也基本维持了原有的状态。所以,这一时段的发票实物所反映的大部分因素和民国发票基本一致。
发票的证物功能仍然是其主要功能之一,只不过所能证明的事项或标的已经有所不同。并且,发票成为一种治税工具之后,它的证明作用已经从单纯的买卖关系扩展到一种与税收有关的征纳关系中。与民国时期简单的发票贴花的纳税方式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票的治税功能范围进一步扩展,其范围已经涉及货物税、营业税、所得税及印花税等多个税种。报账功能则是发票在一个新时代里所产生的证物功能的变种。
<1952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票的核算功能依然在较大范围内存在并具体体现在实物的购销过程中:
1)发票正在实现由单纯的实物凭证向收支凭证的过渡。
2)发票票面上对于核算过程的记录更趋明朗化。
3)对于发票的改动有了明确的禁止规定。
<1950年代>
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票的基本格式仍然为书契式和表格式两种并存,但是书契式发票只在一些特定区域的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存在,所体现的是对民国发票的一种延续以及对商民商业习惯的尊重。但时代的发展是书契式发票渐趋灭亡的主要原因,在新的经济环境中,频繁、复杂的商品交易行为对于发票的要求越来越高,即使是开具发票这样一种商事活动的细节行为,人们也急切地要求简便、快捷而不再习惯于书契式发票那种慢吞吞的形式。
发票在实际使用中有着很多特殊的格式:如定额发票、简单发票、限额发票、剪贴发票、总发货票、分户发票等等。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1957-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票
这是一个发票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的时代,1986年8月19日,财政部制定颁发了《全国发票管理暂行办法》,从而使30年起伏不定的曲线稳定在一个较高的层次和新的起点上,发票管理也由此进入一个划时代的阶段。
这一个时间段主要可以分为:1)国家开始全面建设时期(1957-1966年)2)十年动乱的时期(1966-1976年)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1986年则为发票管理史上一个比较重要的年份,是年8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发《全国发票管理暂行办法》,拉开了全国范围内进行发票管理的序幕并最终引导发票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下的发票环境
国家开始全面建设时期:1958年9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工商统一税条例》和《工商统一税条例实施细则》,将原有的货物税、商品流通税、营业税和印花税合并简化为一种工商统一税,并对纳税办法进行了简化。这应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票管理繁荣后一个大的“坠落”。60年代初,中央开始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从而使经济形势有了较大的变化。
<1960年代>
<1966年>
十年动乱时期:“文革”期间,税务机构裁撤,税务人员下放,税收征管工作收到严重破坏,包括发票管理在内的所有征收管理制度被当作“单纯的财政观点”的具体表现收到批判。1976年5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召开南方16省市税务工作碰头会,要求各地制定发票管理办法,报请所在地革命委员会批准执行。在那个“政治高于一切”的年代,这样的举动无疑是最难能可贵的。
<1973年>
上面还写着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经济状况全面复苏,税收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税务机构先后得到恢复,整个税收管理工作得到了明显的加强。1986年8月19日,财政部制定颁发了《全国发票管理暂行办法》,从而使30年起伏不定的曲线稳定在一个较高的层次和新的起点上,发票管理也由此进入一个划时代的阶段。
<1979年>
发票的功能、形式和内容
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繁荣期后,发票的功能、形式和内容均有变化。可以说,不同的经济时代赋予了发票特定的功能,而在大的经济形势影响下,发票的格式和内容则日趋简单化。
<同时期台湾地区收据>
发票功能与政治相关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特定产物,它的本质依然是发票最为原始的功能即证物功能或证明功能,发票另一个与政治有关的功能是其宣传功能,我们说它与政治相关是因为发票所宣传的内容已经不再是过去对于企业本身的宣传而是一种纯粹的政治信息传播。
发票的名称:发票和发货票仍是各地的主流性称谓,但在一些国营单位之间,有时会出现其他叫法,如:发货凭证、统一结算凭证、业务结算凭证、拨货证明单等等。
顾客的称谓:从新中国成立起,一些对客户的尊称如“宝号”、“尊户”、“先生”、“爷台”等逐渐退出发票票面,到50年代末已完全绝迹,代之而来的是代表双方平等关系的诸多称谓,有同志、顾客、旅客、买方、买主、户名、姓名等等。
印章的使用:发票印章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很少看到发票有不盖印章者,其种类有发票专用章、财务专用章和单位公章等数种,形状单一(圆形)但规格各异,经手人处有时盖个人名章。
<1966年>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电子发票和区块链电子发票
新时代的产物孵化出了电子发票和区块链电子发票,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是发票进步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随着时代的改变和发票制度的完整化、模式化,我们产生了统一的机打发票,到电子发票,再到区块链电子发票,这是发票管理史上巨大的进步。
电子发票
电子发票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同普通发票一样,采用税务局统一发放的形式给商家使用,发票号码采用全国统一编码,采用统一防伪技术,分配给商家,在电子发票上附有电子税局的签名机制
2014年3月31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张由乐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出的电子发票表面外观上和普通纸质发票并无二致,包括发票代码、开票机构、金额、二维码等信息。发票开具后,则迅速生成了电子财务凭证。“这是我国第一张具有全生命周期管理、全业务流程覆盖的电子发票,它标志着电子发票这一国家级中央部门政策性试点项目在重庆真正落地。”重庆市地税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电子发票涉及赋码、申领、开具、存证、交换、单位归户/个人归集、核销入账,以及包括纳税人登记、申报等,是一张真正适用于电子商务发展与税收征管业务要求的(电子)发票。
重庆市地税局方面称,电子发票通过专门电子发票平台开具,买家只需勾选发票抬头,通过该平台即可获取发票。
该平台技术支持商金算盘软件副总裁唐吉禹称,电子发票不仅可实现追根溯源,还能在异地办理,实现财务记账的“电子化”。“消费者通过市地税局网站或该平台,即可对电子发票真伪进行辨别。”唐吉禹说。
区块链电子发票
区块链电子发票是深圳市税务局、腾讯公司在“智税”创新实验室的一项重要落地产品,区块链电子发票是“智税”创新实验室重点项目之一 。
采用区块链电子发票,经营者可以在区块链上实现发票申领、开具、查验、入账;消费者可以实现链上储存、流转、报销;而对于税务监管方、管理方的税务局而言,则可以达到全流程监管的科技创新,实现无纸化智能税务管理。
区块链电子发票具有全流程完整追溯、信息不可篡改等特性,与发票逻辑吻合,能够有效规避假发票,完善发票监管流程。区块链电子发票将连接每一个发票干系人,可以追溯发票的来源、真伪和入账等信息,解决发票流转过程中一票多报、虚报虚抵、真假难验等难题。此外,还具有降低成本、简化流程、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的优势。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发票大事记
1934年颁布的《印花税法》标志着印花税体系的建成,其中对发票这一应税凭证给出了具体定义:“凡各业商店售卖货物成交后开具单据皆属之”。
1950年6月上海开始实行统一发票制度。8月16日颁布《上海市临时商业发货票实施办法草案》;市区座商采用行业性统一发票,由市税务局发动各业同业公会以自愿方式统一印刷发票,然后由公会拟定统一发票格式和实行办法,报经市税务局备案后印发推行。这一举措使上海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发票管理制度的城市之一。
1950年12月19日,《工商业税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颁布,“建帐建票”的监管措施被明文写进法规。“工商业日常经营须开给发票”,“工商业户于营业行为发生时,应取得凭证(发票),并应依发生的时序,妥为分类保管”,对违反条款的行为规定了“处以一百万元以下罚金”的罚则,这是我国税收征管的里程碑时刻。
1976年5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召开南方16省市税务工作碰头会,要求各地制定发票管理办法,报请所在地革命委员会批准执行。在那个“政治高于一切”的年代,这样的举动无疑是最难能可贵的。
1986年8月19日,财政部制定颁发了《全国发票管理暂行办法》,从而使30年起伏不定的曲线稳定在一个较高的层次和新的起点上,发票管理也由此进入一个划时代的阶段。
1994年2月1日,朱镕基在听取了电子部、航天工业总公司、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单位的联合汇报后,强调尽快建成“金税工程”,以打击犯罪分子伪造、虚开增值税发票 ,偷骗国家税款的违法犯罪行为。当年3月,“金税工程”正式启动。
2001年金税二期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投入运行,专业名词听起来非常绕。简单的说,这个阶段已经建成了从国税总局到省、市、县的统一网络平台,同时在开发票、印发票、发票抵扣和事后稽查四个方面实现了信息化操作。
2003年,手写增值税发票退出了历史舞台,利用假发票偷税漏税的风险大大提高。
2016年金税三期上线后,国税总局就信心满满的开启营改增的全面推广,以票控税成为往事,信息控税成为趋势。
2018年11月8日,深圳宝安的沃尔玛金海路分店,就已经开始为消费者提供区块链电子发票开具服务。深圳市税务局在区块链发票方面率先走出一步,从今年8月开始陆续在不同消费场景实现区块链发票开具服务。
*文献部分参考《中国发票史——发票源流探考记》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延伸阅读:
每刻报销
超过200+上市企业的费控选择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安卓手机用户需至
各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安装“每刻报销”
开发者:杭州每刻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7.18.2|应用权限|隐私政策|Privacy Policy